古风 or 中国风?Can you tell them ?
第1836期文化产业评论
古风与中国风这两阵“风”可以说是近来的新宠热词了,它们二者看似极为相像,实则自“娘胎”里出来便注定了日后的分道扬镳。分别来自二次元与三次元的它们最终又能否成功“破壁”?能否在弘扬传统文化的道路上“殊途同归”?
作者:刘士奇
来源:文化产业评论
编辑:韩东庆
“你觉得这部古风动漫好看吗?”
“呀!好喜欢这个中国风元素!”
“这个古风人物好美!”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类似话语。“古风”与“中国风”的使用情景不同,我们往往也不会用错。但若真要将其分个所以然来,却也经常傻傻分不清。
下面两幅图,孰为古风?孰为中国风?但其实都是通过“古风”的关键词搜索得到的。
宫商角徵羽:汝乃何“风”?
古风与中国风之争,最能体现在音乐领域。其中百度百科是这样介绍它们的:
古风音乐是21世纪新出现的一种音乐风格,其特点是:歌词古典雅致、措辞整齐,宛如诗词歌赋,曲调唯美,注重旋律,多用民族乐器,不同于摇滚音乐的金属感和古典音乐的厚重感,古风音乐自有其独特的中国式美感。整首曲子较为悠扬,梦幻,让人仿佛回到小说中的那些古风场景。以河图,HITA,音频怪物,晃儿,董贞等音乐人为代表。
中国风歌曲,即在歌曲中加入中国古代一些典故作为创作背景,用现代的音乐唱出古典的味道,唱法多样。曲风偏向传统的东方演奏,加入的是一些东方乐器,通曲音调婉转,回环,有一种传统东方的美感,因为它完全符合“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标准。音乐多采用“宫调式”的主旋律,编曲上大量运用中国乐器:如二胡、古筝、箫、琵琶等。以周杰伦、胡彦斌、王菲等人的一些歌曲为代表。
有没有被绕晕?其实这并不严谨,而学界目前也没有给出一个权威的定义。作为某种程度上的新兴事物,它们看似孪生兄弟,实则是龙生九子——各不相同:
歌词内容
翻阅那些比较典型的古风歌曲的歌词可以发现,许多古风歌在正式歌词前会有一段文案(如《牵丝戏》《不老梦》),来介绍该歌曲的故事背景(真实或虚构,后者居多)。而公认的那些中国风歌曲往往是没有的,最多可以在其中隐约窥视到一段故事,但很难成文(如《青花瓷》《东风破》)。
而同样是歌词,典型的古风歌词往往更加偏向文言,注重用典和用词的文雅、意象的使用与意境的构造,甚至追求押韵,相对较为复杂(因为部分古风歌曲“买椟还珠”,过分追求用词的华丽而忽略了歌曲的内涵,使整首歌曲华而不实,从而导致了许多人对于古风歌曲看法的两极分化)。而公认的那些中国风往往更加朗朗上口,歌词也相对白话简单,更有利于传唱流行。
曲风曲调
在聆听古风音乐时我们往往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哎?这首歌的曲调好耳熟?这不是和那首歌的曲子一样吗?!”而听那些公认的中国风歌曲时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最初,古风音乐的曲子往往不是原创,或是使用一些日本歌曲(主要源于日本动漫),或是使用一些国内曲调偏向古典的曲子进行填词翻唱(最开始可以追溯到对《仙剑》等国产仙侠游戏的配乐填词并翻唱),从而造成了一个曲子N个版本歌词的状况。不过由于古风音乐诞生之初多为爱好者的圈地自娱,基本不涉及商业用途,而且“所圈”人群也小,并未引起社会主流的广泛关注。
而近年随着古风音乐圈子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其中,商业化也在逐渐发展,越来越多的精品原创曲出现,1曲N词的状况有所缓解。
传播范围
这是区分二者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某种程度上最方便的判别方法。
最初古风音乐诞生于网络、发表于网络、传播于网络,线下演唱会、发表专辑等形式鲜有涉及。而那些公认的中国风音乐则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最初它们虽然也会部分的在网络传播,但是更多的却是走线下传播道路,从新歌发布会到演唱会再到出专辑……它们与那些流行歌曲更像“一家人”。
各自的“圈地运动”
古风音乐的受众往往与爱好二次元的群体有高度重合,而它们的音乐人与各种社团组织往往也都是由于兴趣爱好自发进行组织创作的,且多非专业人士。
而中国风音乐的受众多为普通大众,也许在一个喜欢听流行歌曲的人的歌单中就会夹杂许多中国风音乐(许多著名的中国风音乐可以说是流行音乐了,但古风音乐至今似乎没有哪首可以称之为流行音乐)。其演唱者经常是一些大名鼎鼎的歌星,而他们的背后也会有专业的运营团队将其与普通的流行音乐一般进行包装与发行。
看了上述这些区别,你能否分清今天耳边究竟刮过的是哪种“风”?
“三岁看老”,区别“天注定”
一般认为,古风音乐起源于同人文化。同人一词在动漫文化中的含义来自日本,中国对此词的记载原指有着相同志向的人们、同好。是动漫文化的用词,指“自创、不受商业影响的自我创作”,或“自主”的创作。而同人的对象,大多是各种ACGN题材,并且以国外的内容为主。同好者们为喜欢的对象创作小说、绘制插画和漫画、进行Cosplay,填词并翻唱歌曲,由此诞生“同人圈”、“同人文化”。
可以看出,同人文化本就是一些爱好者的圈地自娱。爱好者们往往是出于自己的爱好,通过互联网聚集在一起,缺少物质支持、有秩序的组织,圈内的人才更是全靠运气。那么诞生于其中的古风音乐更是几乎全部继承了这些“基因”。虽然词曲多典雅,但某种程度上却可以说是出身“草根”。
而如今所说的中国风歌曲的诞生,却可以说是相对有渊源的一脉相承了:
中国歌曲在古辞赋、中国乐器的运用其实一直都有,比如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苏轼词,梁弘志曲;又比如刘德华很多歌曲都用了中国乐器(琵琶、二胡等);从80年代香港黄沾老师的词到90年代陈惠娴的作品,可以说,中国的经典一直都在延续。
中国风真正踏入萌芽期是在2002年,根据唱片发布信息,最早出现的歌曲是陶喆的《望春风》,2003年7月,周杰伦在《叶惠美》专集中推出了一首很显眼的作品《东风破》,它是第一首完完全全符合“三古三新”6大标准的中国风歌曲。后来又有胡彦斌、王力宏等众多著名歌手的加入。它的诞生可以说是更为“正统”,且大众对其发展没有太多争议,甚至对其赋予传统文化复兴等“锦旗”,更令其发展的一路顺风顺水。
古风 and 中国风:风不止拂过音乐圈
古风主要发源于二次元,其发展亦是紧紧依附于二次元,目前与部分二次元其他文化产物一起有逐渐向三次元“破壁”的趋势。
从著名的《秦时明月》《画江湖之不良人》到如今第三季正热播的《狐妖小红娘》,它们其实都可以归为广义古风动漫的圈子里。而国内特色的许多武侠、仙侠、宫廷、宅斗等种类的小说、漫画、游戏,也许它们在宣传中会打上中国风的旗号,但它们的同人作品往往却是带有古风的标签。
而提及“中国风”,我们往往会在其后加上“元素”一词,且其出现与使用的语境往往都与传统文化脱不开勾。
中国风,即中国风格,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蕴含大量中国元素并适应全球流行趋势的艺术形式或生活方式。其发展历史甚至可以追溯至近代欧洲:欧洲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时(此时中国正值清朝康乾盛世时期)曾长时间流行“中国热”,而且渗透到了欧洲人生活的各个层面,从服装、日用品到家居装饰与园林。这股风尚在18世纪中叶时达到顶峰,直到19世纪以来才消退。
近年来,中国风被广泛应用于流行文化领域,如音乐、服饰、电影、广告等,还有建筑、茶具等众多领域。提起中国元素,从水墨丹青、陶瓷、剪纸、八大戏种乃至八大菜系等等,都可以称一声中国风。
结语
其实中国风与古风究竟是哪种“风”并不十分重要。虽然它们“出身”不同,但它们都与我们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面对国家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号召,我们不妨因势利导,发挥其各自本来的优势与特点,助力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使其乘“风”而起,扶摇而上。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
文化产业研究所
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分享平台
见识•态度•深度
长按二维码关注
交流/报道/约稿/咨询/合作
加微信号:7759813
邮箱:whcypl@126.com
政府的抓手/企业的帮手/个人的助手
十八大以来,262个中国文化产业重要政策
了解更多
购买,请点“阅读原文”